闪耀中文网www.syzww.com

朱棣还想起之前老父亲对他任用宦官的斥责,甚至还觉得就是他这个太宗皇帝——他不会承认成祖这个庙号的——开的坏头……

天地良心,他冤啊,太冤了!

他任用宦官,确实是任用了,但是他任用的都是些什么宦官?不说郑和这样的能够带领一只船队远下海洋的高端特殊人才了,就是其他的宦官,也有不少都是能够在靖难的时候跟着他一起在战场上活动的能人。

再者,他任用宦官数量可绝对没有那么多。

以及,他可没有对宦官这么言听计从,深信不疑,他们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但是后来这些个皇帝使用的宦官呢?譬如朱由检派去两广地区的宦官呢,这种人有什么才能?固然好像是有点忠心,但是这个忠心有多少又不好说——他倒是确定这个熊文灿没有什么对朝廷的不臣之心,但是怎么就能断定这人很有才能?

就因为熊文灿说的那些话?因为他送上的那些好处?

这样的宦官,他朱棣是绝不可能任用的,他也是很挑剔的好吗。

所以,怎么就能说是他开的坏头呢?根本不可能!

【崇祯十年十月,觉得已经万事俱备的杨嗣昌正式上奏折,请求朱由检下达总围剿命令。他在奏折中表示,十二月、来年正月、二月正是杀贼的好时机,决不能蹉跎错过!“下三个月苦死功夫,了十年不结之局”。】

【没错,杨嗣昌豪迈表示,平定这十年都风起云涌的起义军,只需要短短三个月而已!“”“断断乎可三月而平贼也”。】

【说句实在话,这就是典型的速胜论思想。】

【且不论杨嗣昌对内外的区分和主次评判是否正确,他对起义军的战斗力却确实是出现了严重的误判,低估了起义军的战斗力,也低估了起义军的韧性;同时,他又严重高估了明朝军队的作战能力、围剿效率、以及军中的贪污腐败情况。】

“三个月?”刘彻也被这个论调给惊了一惊。

之前,明朝好像就有过三个月还是六个月的期限——只不过那不是大臣提出来的,而是朱由检自己提出来的期限,为此,洪承畴不得不紧急部署并且开始冒险行军,最终的结果呢?

结果就是,明朝至少折进去了两个将领,遭遇了两场大败,而起义军,却并没有什么问题,依旧在到处活动,攻城略地,东西南北转移……

大军作战,给一个期限倒不算是大问题,这种例子一直都有,刘彻自己还想过要不要设立一个期限来着。

但问题在于,这个期限的设立是要要求皇帝本人真的对朝廷的军事力量、将领才能、地方情况、以及敌军力量有一个差不多的了解的!可不是让皇帝随随便便随口就设立一个,或者说是“希望朝廷军队在多长时间内能够解决敌人”,就干脆设立多长的时间期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