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我只陪专家 (1 / 2)
闪耀中文网www.syzww.com
时隔几天,何家村那边的上岸码头修得又宽又长,整整齐齐。
大小船只靠岸,搭上跳桥,大家有序下船。
这边群众也守纪律,没涌到码头边,只是远远地站在一旁看着。
邬加林快步跑到前面带路,一行人浩浩荡荡西行。
山边的道路加宽了一倍。临时铺上砂石。
这支队伍后面就是跟着长长的村民队伍。
核心地段,公安站岗。放行我们一行之后,立即横起木马。
到了洞口下面,原来也修了一条路,大家拾级而上。
洞口往里,装了300米长的灯光。
这个时候,隆书记对客人们说:
“郝书记更熟悉情况,由他介绍吧。”
我站到洞边一旁,好几部摄像机对准了我。
我说:“欢迎叶总,欢迎省考古队。这个洞有多久的时间了,我不知道,洞有多深,我也不知道。但是,前期有探险队深入了三公里,据他们说,洞很大,有支洞。支洞中有阴河。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它叫索洞。据说有土匪住过,当地人也叫它土匪洞。不过,我们把它命名为【索洞】。
今天,有幸迎来了省考古队,一切以他们探测的为准。我只能简单介绍到这里。”
大家点点头,都想进去看一看。
隆书记说:“因为里面情况不明,我们就只能看看洞口。邵队长,您有什么看法,也可讲一讲。安抚一下大家想了解的迫切心情。”
邵队长笑道:“我简单地测量一下。”
说罢,一个助手从包里取出两样东西给他。
我们都不知道这两样东西是什么玩意。只见他手持一个压力表似的仪器。对准洞口,伸直手臂。一会儿收回手臂,看了一下压力表,说了几句话。
旁边的助手在笔记本上迅速记录。
他说的是专业术语,我们都听不懂。
接着,他进洞,用锤子敲了一小块洞中的石乳回来。抽出一支类似激光笔的小手电筒一照。
又对助手说了几句专业术语。
等助手记录完毕,邵组长才说:
“此洞形成于四万五千年之前的地壳板块运动期间。”
众人不惊奇,四万五千年也好,四十五万年也好,对一般人来说,只是个数字。
接着,邵队长说了另一句话:“此洞必有另一个出口。”
这下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不约而同地问道:
“你怎么知道一定有个出口?”
邵队长说:“我测出有空气对流。如果这个洞是个死洞,就是没有出口的话,空气不会产生对流现象。灌进去的风就会退出来。
不对流的风叫【老风】,有很强的洞穴味道。对流的风,味道值低于0.87阀值。”
尽管大家不理解最后这句科学术语,但大家明白了,这是一个有另一个出口的洞。
当然,我更清楚,曾经舒展暗暗地告诉过我,虎啸声是出山口吸风形成的咆哮。
隆书记说:“现在不早了,那我们先到村上吃饭。”
众人也觉得不能进洞,只好退下山坡。
书记专员陪着叶总沿原路返回。突然,隆书记回头一看,没有发现考古队,便说:
“郝书记,你催一下。”
我返身走了几步。又喊了几声。
只听到有人答应,就是不见有人下坡,我便好奇地上坡。
邵队长看见我,对我一笑:“郝书记,不要见笑。我们讲科学,也讲禁忌。”
原来他的那位助手,正点燃三支香交给了邵队长。两旁站岗的公安也在旁边观看。
我明白了,原来他们要祭祀一番。
我也站在一边,观看这个独特的仪式。
这个祭祀仪式与众不同,不像我们平时的要焚烧纸钱。只是洞口摆了一个碗,碗里倒了酒。其他就没摆什么物品了。
邵队长执香站在前排,其他人在他身后站成一排。
邵队长执香鞠躬,直腰,嘴中念道:
“山神在上,洞主在前,邵氏清云,率众探洞,洞奇无比,自然造化,洞深路滑,万年形成。神主保佑,安全第一,若有险处,响石动风,一碗薄酒,洒向索洞,各倾陆海,寄意云尔。
邵清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