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封王还是不封王都是个问题 (1 / 2)
闪耀中文网www.syzww.com
在休息数日尽扫征尘后,精神矍铄的李瑛重新端坐于太极殿龙椅之上,恢复了每日临朝听政的作息。
金銮殿内香烟袅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帝国的中枢再度高效运转起来。
鉴于颜真卿执掌新设立的“卫藏都护府”后急需得力干员,李瑛返回长安后的首道政令便是谕令吏部尚书李适之。
“着即从京师各部院遴选二百名通晓政务、锐意进取的年轻才俊,速遣逻些城听候颜卿调遣。”
此外,在颜真卿调往高原之后,陇右布政使空缺,因此李瑛又钦点卫尉卿李峘接任,克日前往鄯州坐镇。
年已五旬的李峘是申王李祎之子,属于宗室成员,素有清名,为人老成持重,先后历任太常少卿、卫尉卿,这是他第一次出任封疆大吏,属于右迁。
李峘离任之后的卫尉卿则由他的副职李瑝接任,这样一来,这位排行二十二的亲王与他的几个哥哥平起平坐,成为了九卿之一。
卫尉卿的实权虽然略逊于太常卿、大理卿、少府监三个职位,但孬好也是九卿之一,至少在级别上平起平坐了。
这日早朝,兵部尚书杜希望出列,手捧笏板启奏。
“启奏陛下,兵部于凌晨寅时收到了王忠嗣的捷报,我军已于五日之前攻克渤海国都龙泉府,渤海新任国王大钦茂率部投降,渤海至此纳入我大唐版图。”
“王忠嗣也灭亡渤海国了?哈哈,这可真是天佑大唐!”
李瑛闻言心情大好,眸子里的霸气愈盛。
吞吐蕃、灭渤海,大唐帝国的版图少说也增加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再加上灭亡突厥、平定安史之乱,自己的武功应该已经超过太宗皇帝了吧?
放眼古今,汉人版图之盛,还有哪个皇帝能够超过自己?
太极殿内爆发出一阵赞叹,气氛陡然炙热起来。
侍中颜杲卿率先持笏出列,声若洪钟:“臣为陛下贺,晋国公踏平渤海,自此白山黑水尽归唐土,陛下威德远播四海,自此千古第一!”
中书令裴宽紧接着躬身赞叹:“陛下平吐蕃在前,王忠嗣灭渤海在后,此乃陛下圣明烛照,将士用命之果。自此四海承平,天下大定!”
满朝顿时响起一片“天佑大唐”、“陛下圣明”的祝贺声,金銮殿上洋溢着喜庆气氛,每个人的脸上如沐春风。
等庆贺声消散之时,作为王忠嗣好基友的皇甫惟明举着笏板出列,躬身启奏。
“王忠嗣灭国有功,臣认为陛下应该论功行赏,以壮大唐军心!”
李瑛捻须道:“朕方才看完了王忠嗣的书信,此乃百字捷报,并未表功。须再等一些时日,待王忠嗣的表功奏疏到了再论功行赏不迟!”
李瑛之所以这样说,首先确实这只是一封只有寥寥百字的捷报,王忠嗣并没有对麾下将领的功劳列举,按照惯例,几天之后朝廷肯定还会收到他的表功奏折。
其二,李瑛还没想好如何封赏王忠嗣。
按照功劳来说,灭亡了渤海国这样的强敌,再给王忠嗣晋升一个爵位也是理所应当。
但王忠嗣目前的职位已经是晋国公,再往上升一级那就是异姓郡王,这将是“神龙政变五王”之后的第一人,李瑛暂时还没有下定这个决心,还需要斟酌一番,权衡利弊。
皇甫惟明并不知道皇帝内心的想法,当即躬身告退:“陛下所言极是!”
随后,在其他各部官员陆续禀奏了一些政事之后,早朝散去。
李瑛回到两仪殿之后被如何封赏王忠嗣的问题困扰,如坐针毡,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便命吉小庆召颜杲卿来见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