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4章 被拐卖的女人 (2 / 2)
闪耀中文网www.syzww.com
他的脸色严肃,认真的说道:“村长家是关键,他要是敢煽动村民,先拘起来。”
对于这方面的事情,他是非常有经验的。
警方在农村解救被拐卖妇女时经常面临重重困难,这是事实。
从地理与社会环境来看,农村地区往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落分布零散。这使得警方行动的隐蔽性降低,解救队伍容易在抵达前就被村民察觉。
同时,农村社会多为熟人网络,宗族势力盘根错节。被拐妇女的买主通常是村里的“自家人”,村民出于“护短”心理,可能会联合起来阻碍解救,甚至出现围堵警车、藏匿妇女的情况。部分村民认为花钱买媳妇是“家务事”,对法律缺乏敬畏,进一步加剧了对抗情绪。
被拐妇女自身的处境也增加了解救难度。
许多妇女被拐卖后长期遭受暴力控制,心理创伤严重,对外界充满恐惧。她们可能已生育子女,在“为孩子着想”的传统观念束缚下,对解救产生犹豫甚至抵触。
此外部分妇女被拐时间过长,与原生家庭失去联系,缺乏独立生活的技能和勇气,担心离开后的生存问题,从而拒绝配合解救。
法律执行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冲突同样不可忽视。一些偏远地区存在“民不举官不究”的惯性思维,基层治理力量薄弱,对拐卖行为的打击力度不足。
个别地方甚至将买主视为“解决光棍问题”的受益者,暗中纵容此类行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警方开展解救时,可能遭遇当地势力的软抵抗,如拖延时间、虚报信息等,导致解救时机被错失。
信息不对称也是一大障碍。被拐妇女的求救信号难以传出,外界对具体情况的了解往往滞后。即便接到举报,警方也需耗费大量时间核实信息,而村落内部的“攻守同盟”会让调查取证变得异常艰难。
这些困难的破除,需要法律宣传的深化、基层治理的强化,以及对被拐妇女后续安置体系的完善,唯有多管齐下,才能逐步消除拐卖行为的生存土壤。
当然。
在沈青云看来,其实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对于那些拐卖妇女的买家和帮凶们,惩处力度不够,让他们有了以身试法的勇气。
赵长河这边,听到沈青云的布置之后,点头如捣蒜,正要拿出电话给县公安局打过去,却被沈青云给叫住。
“记住三点。”
沈青云的目光扫过他慌乱的脸,一字一顿地说道:“第一,必须保证人质安全,杨群和孩子不能受一点伤。第二,胡大力要活的,我要知道这十年还有多少被拐来的女人。第三,遇到暴力抗法可以鸣枪示警,谁敢动就开枪,责任我担。”
最后几个字像石头砸在地上,赵长河猛地站直了,腰杆挺得笔直:“保证完成任务。”
他转身往办公室跑时,皮鞋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像在追赶什么。
沈青云望着他的背影,弯腰捡起地上的馒头扔进垃圾桶。
晨雾渐渐散了,阳光照在车身上,反射出刺眼的光。
他摸出烟盒抽出一支,刚要点燃又想起什么,昨天在杨群家看到窗台上有个掐灭的烟蒂,不是旱烟,是带过滤嘴的,说不定是胡大力抽的。
“书记,要不要跟去看看?”
张耀祖递来瓶矿泉水,瓶身凝着水珠。
“在这里等。”
沈青云靠在车边,目光望向石窝村的方向:“去早了反而添乱。”
他突然想起杨群昨天看他的眼神,恐惧底下藏着一丝恳求,像溺水者抓着浮木。
“告诉食堂留三个人的早饭,多备点热乎的。”
沈青云淡淡地说道。
虽然不知道真相如何,但沈青云可以百分之百的笃定,杨群和胡大力之间的关系,一定不可能像村长胡老实说的那样。
甚至于。
这个胡大力的身上,可能隐藏着更多秘密。
当然。
这只不过是他的猜测,并没有证据。
这种猜测的原因,是因为沈青云前世今生从事多年的刑侦工作,让他对于这方面的东西,有着异乎于常人的直觉。
还有就是,杨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孩子学法语这件事,也让沈青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不管怎么样,等人带回来之后,一切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沈青云相信,一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