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成果很好,变数很大 (1 / 2)
闪耀中文网www.syzww.com
五个月后。
深秋的暖阳慷慨地洒在青峰县的土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和晾晒新粮的谷香。
县委大院门口,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湛蓝的天幕下猎猎招展。
院内,气氛却与这宁静的秋日截然不同。
锣鼓喧天,彩旗飘扬。
一条巨大的红色横幅横贯县委大楼门楣:
“热烈庆祝青峰县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横幅下,省、市联合验收组的领导们,县里四套班子的成员,各乡镇、各村的代表,还有闻讯自发赶来的群众,将小小的县委大院挤得水泄不通。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那笑容里,有汗水浇灌出的欣慰,有苦尽甘来的激动,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站在临时搭建的简易主席台上,声音洪亮,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大院:
“……经严格核查评估,青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8%以下,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全面达标!‘青峰模式’在产业带动、机制创新、志智双扶等方面成效显着,为全省县域脱贫攻坚提供了宝贵经验!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青峰县‘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掌声!
如同积蓄了太久的惊雷,轰然炸响!
经久不息!
掌声中,无数双眼睛热切地望向站在前排的那个身影。
郑仪。
他依旧穿着那件半旧的深色夹克,站在人群前列,身姿挺拔如松。
阳光落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映照出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但那双眼睛,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更加沉静。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激动地鼓掌欢呼,只是微微仰着头,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望向远处那片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的田野。
那目光里,没有功成名就的志得意满,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如同大地般厚重的平静。
“下面,请青峰县委书记郑仪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作汇报发言!”
主持人的声音响起。
掌声再次如潮水般涌起。
郑仪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上主席台。
他站定,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写满期盼和喜悦的脸庞。
有头发花白、皱纹里刻满风霜的老农,有穿着合作社统一工装、眼神明亮的妇女,有戴着红领巾、好奇张望的孩子,有风尘仆仆的乡镇干部,有并肩作战的县委常委们……
高启明站在市领导那一排,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得体的笑容,迎上郑仪的目光,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
那眼神深处,似乎有一丝复杂的、难以言喻的释然和……敬意?
郑仪收回目光,对着麦克风,声音沉稳而清晰,没有慷慨激昂的语调,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各位领导,同志们,乡亲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是庆祝胜利的终点,而是站在一个新奋斗的起点!”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属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属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属于我们青峰县几十万勤劳质朴、不屈不挠的父老乡亲!”
“是你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贫瘠的土地上刨出了希望;是你们,用坚韧的脊梁,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也扛起了青峰脱贫致富的梦想!”
“这五个月,我们啃下了柳树洼二十年的硬骨头,让三十七户失地农民拿到了迟来的补偿,看到了安置新居的曙光!”
“我们重启了清水河尘封的旧案,让正义的阳光穿透迷雾,告慰了破碎的家庭,也擦亮了法治的尊严!”
“我们关停了污染毒瘤恒发实业,用决心换回了母亲河重新流淌的清波!”
“我们建起了‘东市集’,让零散的摊贩有了遮风挡雨的家;我们引进了绿色产业,让‘青峰模式’的藤蔓上,结出了更多元、更可持续的果实!”
“我们启动了‘困难群众清零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了群众最边缘、最绝望的角落……”
台下,许多人的眼眶湿润了。
那些亲身经历过柳树洼上访无门的老人,那些在清水河案中失去孩子的父母,那些曾经守着被污染河水欲哭无泪的村民,那些在东市集找到了安稳生计的摊贩……他们用力地鼓着掌,泪水无声地滑落。
“脱贫摘帽,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郑仪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青峰的路,还很长!”
“产业基础还不牢固,抗风险能力还很弱;教育、医疗、养老这些民生短板,依然突出;乡村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亟待提升;一些历史遗留的深层次矛盾,还需要我们久久为功……”
“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松劲懈怠!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下一步,我们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头等大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让‘青峰模式’的根扎得更深,藤蔓伸得更远!要让中药材、绿色制造、生态旅游这些特色产业,真正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要下大力气补齐民生短板!让我们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让我们的老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我们的乡村更美、更宜居!”
“要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让‘困难群众清零’成为常态!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青峰县的每一个角落!”
郑仪的目光如同火炬,扫过全场:
“乡亲们!同志们!”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让我们继续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拿出更大的决心,付出更实的努力,把青峰县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幸福!”
“有没有信心?!”
“有——!”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带着滚烫的温度,直冲云霄!仿佛要将这秋日的晴空都点燃!
表彰大会的热浪尚未完全散去,县委大院里的喧嚣渐渐沉淀,空气中还残留着鞭炮的硝烟味和人群散去的温热气息。
郑仪送走最后一批前来道贺的乡镇干部,脸上的笑容还未完全敛去,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李靖便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一种不同于大会上的、更为私密的笑容。
“郑书记,辛苦了!走,找个安静地方,徐省长特意让我带几句话给你。”
郑仪心头微动,面上依旧沉稳:
“李主任请。”
两人没有回办公室,而是沿着县委大院后侧一条僻静的林荫道缓步而行。
深秋的梧桐叶金黄灿烂,在午后的阳光下铺了一地碎金,踩上去沙沙作响,更衬得四周一片静谧。
“青峰这一仗,打得漂亮!”
李靖开门见山,语气真诚。
“徐省长在省里看了验收报告和大会简报,非常高兴,连说了三个‘好’字!‘青峰模式’算是彻底立住了,成了全省标杆!”
“都是省委省政府领导有方,徐省长亲自点题、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郑仪谦逊回应,目光平静地看着前方铺满落叶的小径。
“该做的事,做到这个份上,就是大本事!”
李靖拍了拍郑仪的肩膀,话锋却极其自然地一转,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意味。
“不过啊,郑仪,树大招风。青峰这一炮太响,你这位‘操盘手’,现在可是全省瞩目的焦点。”
他停下脚步,侧身看着郑仪,镜片后的目光带着深意。
“省里……有些风声了。”
郑仪的心微微一沉,但脸上依旧波澜不惊,只是脚步也随之停下,做出倾听的姿态。
“风声?”
他语气平静。
“嗯。”
李靖点点头,目光扫过四周,确认无人,才用更低的声音道:
“有领导提出来,像你这样有思路、有魄力、有实绩的年轻干部,放在一个县里,舞台还是小了。应该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