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战车突袭,断敌命脉 (1 / 2)
闪耀中文网www.syzww.com
正如张东硕所料,帖木儿在暴怒之下,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
他无法容忍自己被一群罗斯“贱民”背叛,他要用最血腥的方式,来惩罚这些叛徒,以儆效尤。
他决定,亲率一万最精锐的鞑靼骑兵,绕过大夏军在第聂伯河的正面防线,突袭防守最薄弱的波格丹部落。
在他看来,这些刚刚投降的部落,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装备差,士气低,只要他的铁骑一到,瞬间就能将他们碾成齑粉。
他要用波格丹部落所有人的头颅,来警告那些摇摆不定的墙头草。
然而,他的一举一动,都通过当地部落的耳目,看得清清楚楚,然后送到张东硕的案头。
“将军,帖木儿出动了!一万骑兵,正向波格丹部落急行军,预计明天中午,就能抵达!”
帅帐内,安德烈神色凝重地报告。
“一万骑兵?”张东硕的嘴角,微微上扬,“很好,比我预想的,还要多。”
“他以为,波格丹部落,是块软柿子。那我们就让他看看,这块柿子,到底有多硬。”
张东硕走到地图前,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第一,命令波格丹部落,收缩防线,依托营寨,坚守不出。告诉老波格丹,援军很快就到,让他无论如何,也要顶住第一波攻击。”
“第二,命令早已潜伏在波格丹部落的五辆蒸汽战车,做好战斗准备。等帖木儿的骑兵,进入射程后,给我狠狠地打!”
“第三,”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道凌厉的弧线,“传令我军主力骑兵,由我亲率,携带三日干粮,即刻出发。我们不走大路,我们从北面的沼泽地,绕过去,截断帖木儿的后路!”
“他不是喜欢突袭吗?那我们就给他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安德烈听着张东硕的部署,心中震撼不已。
这位东方将军的战术,大胆而又缜密。帖木儿自以为是的奇袭,从一开始,就落入了对方的算计之中。
他心中,对大夏的敬畏,又深了几分。
……
第二天,中午。
波格丹部落的营寨外,烟尘滚滚,马蹄声如雷。
帖木儿的一万鞑靼铁骑,黑压压的一片,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他们没有丝毫的停顿,直接发起了冲锋。
在他们看来,摧毁眼前这个小小的部落营寨,不比踩死一只蚂蚁,困难多少。
营寨内,老波格丹和他手下的几千名族人,看着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吓得脸色发白,双腿发软。
“顶住!都给我顶住!张将军的援军,马上就到了!”老波格丹拔出弯刀,声嘶力竭地吼道。
然而,面对如狼似虎的鞑靼骑兵,这些临时武装起来的平民,哪里是对手。
营寨简陋的木墙,很快就被撞开了一个缺口。
鞑靼骑兵,怪叫着,挥舞着马刀,冲了进来。
一场血腥的屠杀,似乎就要上演。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营寨的后方,突然传来了五声,沉闷而又巨大的轰鸣!
五枚碗口粗的炮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呼啸而来,精准地砸进了拥挤的鞑靼骑兵队伍中。
爆炸掀起的气浪,瞬间就将几十名骑兵,连人带马,撕成了碎片。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蒙了。
帖木儿勒住战马,惊疑不定地望向营寨深处。
那是什么武器?火炮?不可能!这些罗斯贱民,怎么会有火炮?
没等他想明白,那五个隐藏在巨大草垛后面的钢铁怪兽,发动了引擎,缓缓地驶了出来。
当看到那狰狞的炮塔,和履带碾过土地的霸道姿态时,帖木儿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是……是大夏的铁甲怪物!”
他终于明白,自己上当了!
“撤!快撤!”帖木儿惊恐地大吼。
然而,已经晚了。
五辆蒸汽战车上的重型连珠铳,开始疯狂地咆哮。
密集的弹雨,形成了一道道死亡的屏障,无情地收割着鞑靼骑兵的生命。
战马的悲鸣,士兵的惨叫,响彻了整个战场。
鞑靼骑兵的冲锋阵型,瞬间就被打得七零八落。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射,在钢铁怪兽面前,成了个笑话。弓箭射在装甲上,连个白点都留不下。
混乱中,帖木儿带着残部,狼狈地向来路逃窜。
可当他逃出十几里后,却绝望地发现,在他的后方,不知何时,也出现了一支军队。
黑色的盔甲,鲜红的旗帜。
正是张东硕亲率的大夏骑兵!
“帖木儿,你的死期到了!”
张东硕一马当先,手中提着一杆特制的马槊,直取帖木儿。
腹背受敌,军心大乱。
鞑靼骑兵,彻底崩溃了。
他们扔下武器,四散奔逃,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帖木儿被几个亲兵,护卫着,左冲右突,试图杀出一条血路。
但他很快,就被张东硕盯上了。
两人在乱军之中,战作一团。
帖木儿的刀法,凶狠刁钻。但张东硕的马槊,却大开大合,势不可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斗了十几个回合,帖木儿便被张东硕一槊,挑落马下。
张东硕翻身下马,一脚踩住他的胸口,冰冷的槊锋,抵住了他的咽喉。
“你……你是谁?”帖木儿口吐鲜血,不甘地问道。
“大夏,张东硕。”
帖木儿惨然一笑,闭上了眼睛……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一万鞑靼骑兵,被斩杀过半,余者,尽数投降。
消息传到利沃夫,科瓦奇伯爵,听到帖木儿兵败被杀的消息,当场瘫倒在了椅子上。
他知道,大势已去。
他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依仗,没了。
剩下的,只有一座孤城。
而城外,是虎视眈眈的大夏军团,和那无坚不摧的钢铁战车。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