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丁洪涛动议干部,李尚武负责指挥 (2 / 2)
闪耀中文网www.syzww.com
我随即说道:"这样吧,向建民现在还在省委党校学习,你方便的时候还是给他打个电话,算是做个提醒。有这种情况的话,还是让他积极地向组织说明情况。"
说完之后,我又补充说道:"不过苏书记,我也给你交个底,对向建民同志的人品和素质,我是充分信任的。这个同志是钟毅书记亲自调教带出来的干部,我认为不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苏清舟自然保持着纪委书记的谨慎,只是笑了笑说:"朝阳县长,你把话说得太绝对了。魏昌全,不还是周鸿基书记带出来的秘书吗?现在不是一样,涉案四百多万,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劣影响吗?"
我知道苏清舟前几天被抽调去办案去了。虽然苏清舟从来没有说我办的是什么案子,但我心里清楚,能抽调一个县的纪委书记亲自参与办案,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可想而知。我能够想到的就是魏昌全的事儿。
我点点头,说道:"苏书记这样吧,还是按我刚才说的办,先电话提醒,直接询问。算是以朋友的身份了解情况。然后呢,于书记那边就先不要汇报,毕竟这事八字也没有一撇,我看呀,八成也是造谣。"
交代完之后,我心里想着是时候该把田嘉明叫过来敲打一番了。
送走苏清舟后,我让办公室主任韩俊通知田嘉明来我办公室一趟。
临近下班的时间,田嘉明就赶到了。他穿着一身警服,显得精神抖擞,但眉宇间似乎带着一丝疲惫。
"县长,您找我?"田嘉明进门后恭敬地问道。
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嘉明同志。"
等他坐下后,我直接切入正题:"嘉明啊,最近听到一些关于你们公安局的传闻,想找你了解一下情况啊。"
田嘉明神色一凛,立即坐直了身子:"县长请讲,我一定如实汇报。"
我沉吟片刻,说道:"听说陈大年在外面散布一些关于向建民同志的言论,说什么送钱办事之类的……。这些事你听说过吗?"
田嘉明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说道:"县长,这件事我还不清楚,不应该啊,陈大年怎么会认识向书记。陈大年这个人啊,平时是有些不太靠谱,喜欢吹牛说大话。但是县长啊,关于他向建民书记行贿的说法,我看纯属无稽之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向前挪了挪板凳,继续说道:"至于说他兄弟的事情,妈的,就是偷王建广东西的那个惯犯,当初还找了我,我没搭理他,县长,您忘了,是您亲自批示劳动教养三年嘛,根本不存在什么从刑事追责改为劳动教养的特殊照顾。这些事情都是有案可查的。"
我心里暗道,看来这个陈大年,是有些不着边际,我注视着田嘉明,缓缓说道:"嘉明啊,咱们都是老熟人了,有些话我就直说了。你现在主持公安局工作,下一步啊,可能要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定要注意影响。对于一些喜欢搬弄是非的人,该管教的要管教,该处理的要处理,不能任由他们败坏公安机关的形象,更不能影响到全县的工作大局。"
田嘉明连连点头:"县长放心,这件事我一定会妥善处理。回去后我就找陈大年谈话,如果确实是他造谣生事,一定严肃处理。"
我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另外,关于你们局里集资房建设的事情,你们公安局要要慎重选择项目负责人,明白我的意思嘛!"
"明白,县长。我们一定严格按照规定办事。"田嘉明郑重承诺。
时间到了第二天在市委大院里。省水利厅副厅长刘乾坤组织召开了平水河防汛工程专题工作调研会。市委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市县两级的干部。随行的马处长通报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他翻开厚厚的检查报告,语气平稳地说道:"之前说到啊,我们对平水河的防汛工程进行了拉网式的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东原市对防汛工程和防汛工作是高度重视的,各县区特别是东洪县和曹河县在防汛工作上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特别是在河堤加固与应急处置方面,都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马处长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但是也可以看到,光明区的堤防工程现场管理较为混乱,组织不够有力,动员不够有效,施工现场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施工机械调配不合理,存在窝工现象;二是劳动力组织松散,各施工段进度不平衡;三是技术指导不到位,部分堤段加固标准不统一。"
马处长通报完情况之后,刘乾坤副厅长接过话头,他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扫过全场,面色微笑的说道:"瑞凤市长,各位同志,刚才马处长的通报啊,这些问题不是批评,而是排查出的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咱们市里面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尽快去解决。我着重提一点,光明区的行动虽然迟缓,但是重视程度还是够的,动员了1万多群众上堤加固,这个积极性值得肯定。"
市政府党组成员、光明区委书记常云超立即补充汇报,他脸上带着诚恳的表情:"乾坤厅长是我们水利厅的领导,也是我们光明区的老书记,对我们光明区一直厚爱有加。我们光明区除了动员了1万2000多名群众之外,还调配了400多台机械,争取对全区17公里的河堤进行重新加固。刚刚马处长的指示非常到位,我们确实存在现场管理混乱、调度不力的问题。这充分暴露出我们光明区的组织领导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刘乾坤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云超同志说到了关键。别说指挥1万2000人,就是指挥120个人,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都是当过领导的,都知道带队伍难啊。要想让这1万2000多名群众相互配合,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这个领导者,我认为应该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个人魄力和指挥能力啊。"
刘乾坤说着,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加重了语气:"这个工程不是四平八稳的工程,是防汛工程。防汛工程讲的就是时间和效率,同时也要讲质量。大家都知道新修建的堤坝和以前的堤坝牢固程度是不一样的。新修建的堤坝土质比较松软,耐冲刷度远远不足已经夯实的老旧堤坝。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市里面必须马上做出决断,加强对现场施工的指导。这是抢险啊,不是一般的工程。"
王瑞凤副市长沉吟片刻,坦诚地笑着说道:"刘厅长,实不相瞒,让我搞些机关工作,我能干;让我搞些组织协调工作,我也能干。但是让我修大堤、修路修桥,说实话,我没有这个工作经验,没有这个工作履历,所以我不敢打这个包票啊。"
刘乾坤微微一笑,提示道:"瑞凤市长,东原本身就有一个擅长组织的大将嘛。那就是你们市公安局李尚武局长。我对李尚武非常熟悉,他以前组织过几次大的工程,修河筑堤、平安县的建设都是他在前头指挥。只是他现在是公安局局长,不知道干这项工作还方不方便?"
王瑞凤副市长立即表态:"有什么不方便的?李尚武同志本身就是我们东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副总指挥嘛。没问题,没有任何问题。"
王瑞凤说的没错,东原大堤饱受水患影响,几乎每隔几年都要发生灾难性的洪水,包括去年的华东水灾,东原部分区县都受了些许的影响,水旱灾害就是东原的心头大患,每年花费在防汛抗洪上的资金都是以亿为单位,从上到下也成立了防汛抗洪指挥部。而正是众志成城的应对自然灾害的过程,也成就了伟大而不屈的精神,东原市防汛抗洪指挥部的指挥长是于伟正和张庆合,市里面几个副市长和各区县的党政一把手都是指挥部成员,而几个副市长都是副总指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散会之后,副市长王瑞凤专程安排秘书将李尚武请了过来。李尚武来到王瑞凤副市长的办公室,很自然地问道:"王市长,什么事?"
王瑞凤将会议情况简要介绍后,郑重说道:"尚武同志,这是于书记亲自点的你的将。今年平水河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复杂,省上的专家根据风云二号卫星的研判和往年历史的水文资料分析,今年7月下旬,华北、华东地区都将迎来极为严重的水灾。去年华东水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十分惨痛啊!所以平水河的防汛工程对于整个东原省来讲都至关重要。咱们整个东原最重要的这条河就是平水河。"
李尚武立即表态:"王市长,您要我做什么?我一定全力以赴。"
王瑞凤副市长说道:"刚刚我和庆合市长、伟正书记商量之后,认为由您来统筹整个平水河的堤防修建工作,由你负责指挥,市里面各县区全权听从你的号令。沿河的几个县必须交由市里来统一指挥了,不然的话,无论哪个县出现决堤,损失的都是咱们东原啊。"
李尚武郑重地点点头:"我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请瑞凤市长放心,我现在马上到平水河大堤上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尽快把工作重心投入到防汛工程上去。"
与此同时,在东洪县委大楼里,县委办主任吕连群将拟上常委会讨论的议题整理好,送到了县委书记丁洪涛办公室。要上常委会讨论,必须要经过县委书记点头,这是规矩。
丁洪涛拿过吕连群手中的上会资料,翻看了几页之后,目光停留在"平水河大堤防汛工程"这个议题上。他沉吟片刻,用手指点着文件说道:"500万的资金修大堤?太多了吧。难道平时没有修没有管吗?上次曹伟兵县长汇报的时候就已经点出来了,东洪的大堤可以防50年一遇的洪水。怎么真要来洪水的时候还要拿500万上去?那不等于承认平时的工作干得不扎实吗?"
丁洪涛拿起钢笔,拔开笔帽,在500万的数字上虚划了两下,最后下笔将500万直接改成了250万。他边写边说:"先给他们批250万。不然的话,一次性批500万,到时候万一没有什么洪水,这钱都打了水漂。我印象中去年喊防汛的口号喊得比今年还响,到最后雨也没下在东原嘛!受灾的是华东地区部分县市,不是咱们东原地区。"
吕连群站在一旁,连忙附和道:"是啊,书记说得对。有些同志攥着钱袋子,就觉得钱是他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花多少就花多少,完全没有一个统筹规划。"
吕连群这话正好迎合了丁洪涛的想法。丁洪涛虽然心里明白吕连群这样的人实属令人不齿的小人,但他也知道,干工作只用君子就干不出成绩。无论好人坏人,领导喜欢的始终是听话的人。丁洪涛内心颇为满意,点头说道:"老吕啊,你这个人什么都好,但是我就是搞不懂你是怎么得罪人的?"
吕连群听到县委书记说自己得罪人,马上问道:"书记,您说得罪人是什么意思啊?"
丁洪涛整了整脖子中的领带,说道:"是这样啊,我为了加强党对组织工作的领导,考虑到你曾经担任过组织部部长,也是个老组工干部了。结果你也没什么面子啊,我本来打算让你担任东洪县组织部长,但是从目前来看,基本上没有可能。有的同志反对你担任组织部长,阻力很大呀。"
吕连群马上追问:"书记您不用说,我也知道是谁。他们总觉得我这个人给他们汇报少了,总觉得在李泰峰同志担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我没给他们面子。现在到了您这里给我上点眼药,我觉得很正常。我没有任何问题,就算在县委办主任位置上也能把工作干好。"
丁洪涛摆摆手:"哎呀,也不可能一辈子只干县委办主任吧?你的年龄比我还要大,我总不能老是让你给我做服务工作,我这个心里过意不去。所以组织部长还是你来当。如果这件事情都办不好,我这个县委书记干起来也没有什么意思。"
吕连群听到这话,脸上露出感激的神色,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谨慎地说道:"书记,组织部长这个位置很关键啊,既然有人反对,那就继续让焦杨副书记继续兼任,等条件成熟了再说嘛!"
丁洪涛摇摇头:"不能再等了啊。现在县委班子配备不齐,很多工作都受到影响。我已经和于书记通过气,于书记原则上同意我的建议。下一步就是要上常委会研究,你要有个思想准备。"
说到这里,丁洪涛似乎想起了什么,又补充道:"对了,关于那250万防汛资金的事,你一会儿去跟朝阳县长通个气,就说这是我的意见。如果他有不同看法,让他直接来找我。"
吕连群连忙点头:"好的书记,我这就去办。"
看着吕连群离开的背影,丁洪涛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口气。想着自己作为县委书记,权力啊,是斗争出来的,自己也必须在各种利益和关系中找到平衡点,既要推动工作,又要掌控大局。这其中的分寸拿捏,考手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