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www.syzww.com

“阿拉斯泰尔”是20 世纪中期戴英中上层常见的男性名,“坎贝尔”是苏格兰传统望族姓氏。

通过名字和姓氏就能看出来阿拉斯泰尔,大概率拥有着英国佬莫名的高傲。

尽管他自我认为,已经很努力的放低姿态,表现出合作的诚意。但言谈时的神态语气在东大的科研人员眼中,依旧透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另外,阿拉斯泰尔是牛津大学工程科学博士,专攻航空航天材料工程,曾参与60年代戴英与高卢合作“协和式飞机”机身材料研发。76年皇家工程院成立时,以“工业界代表”身份加入管理团队。

英国佬之所以派他来,主要是奔着促进全数字通讯卫星的合作来的。

问题出现了,他虽然是工程学博士,但就集成电路设计和计算机软硬件设计,是个妥妥的外行。

步进式扫描光刻机领域……材料学方面可能有一点交叉,但总体上依旧是个外行。

面对他完全不了解的八个项目组,无法起到主导作用,也无力协调并不熟悉的双方运作起来……

阿拉斯泰尔虽然是外行,但毕竟是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相比之下杨祥斌,就是杨祥斌,无疑是外行中的外行。

尽管他在过去的几个月,已经努力恶补相关知识,想在真正走马上任时,能够表现的像是个内行。

但如果几个月的时间就能从外行变成内行,还是全领域内行……他真要有那本事,方院长早就给他腾位置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戴英方面这次派来的,可以说是全明星阵容。

如果是对上国内各领域的专家,不论是资深专家,还是国科院下属各所的所长或是总工,杨祥斌从“心态”角度出发,都完全没有问题。

但对上外国知名专家,就冲对方那一溜头衔儿,杨祥斌就先怂了。

也不能说怂。

随便拎出一个访问国内,国科院都是要热情接待的,习惯性的认为要拿出最客气和最友善的态度。

一边努力表现客气和友善,一边还想着领导对方,就特娘的很矛盾……

正月十五那天他做过一次尝试,让内陆送来了好酒好菜,还有精工细作的元宵和汤圆。

名义上是以美食为媒介,召集大家坐在一起熟悉一下,消除隔阂与陌生。实际上是想露露脸发发言,先初步模糊的立起“人设”,后面再慢慢的确立地位。

想的挺好,端着酒杯说了一番喜庆话,大家共饮第一杯时也还算顺利。

见气氛不错,再找机会措辞委婉的提议双方应该增强交流,共同把工作做好……习惯性抑扬顿挫以彰显水平嘛,表述免不了冗长了一些。

他冗长不要紧,说两句还得停顿一下,等英语好的技术员帮着翻译。

话说的慢慢悠悠,再加上翻译的时间,稍微一磨叽就絮叨了五六分钟。

内陆方面的人对此种场面早就习以为常了,保持着良好的神情与风貌,兴致勃勃的听着。

但英国佬们……被整费解了。

杨祥斌前面铺垫还不等说完,都没来得及进入正题,就有人不耐烦的开口:“杨,你想要表达什么?”

“……”

场面瞬间尴尬。

杨祥斌定眼儿一看,好像每个英国佬脸上都流露出费解和不耐烦,只能面色讪讪草草收场。

这还不算完,元宵里有花生碎。

而且,馅料的花生是经过炒制研磨加工,口味和英国人常吃的半生花生酱与花生碎不大一样,都下意识以为是某种坚果。

欧美人花生过敏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来石壁实验室工作的七十多人里……有俩。

幸亏原料经过高温炒制,煮元宵又经过了二次加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花生内过敏原的活性,俩人症状都不算严重。

不然,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之类的危急情况,很可能就出大事了。

这让杨祥斌既后怕又郁闷,同时还不解:不是说西方人打小喝牛奶吃牛肉,体质比东方人好多了嘛?这么不顶事儿呢吗……

跟急的嘴上直长燎泡的小赵部长了解了下情况,曲卓语气轻松的说了句:“还行。”

确实还行,比他预想最差情况好不少呢……

石壁实验室暂时有八个研发组,其中一个是曲卓负责的通用型计算机组。

那帮人不用管,宁波带着计算机中心过来的人,按照计划一对一的帮助英国佬,尽快熟悉long系列计算机的硬件设计和视窗系统。

主要是计算机软硬件,内陆属于无可争议的先进。英国佬们自知没有高傲的资本,双方相处的还算融洽……

其余七个组,都是围绕着步进式扫描光刻机来的。

一组的项目是光学系统与光源研发。

英方带队的是罗杰?柯克,牛津大学教授,皇家学会院士。专攻光学成像理论,参与过早期干涉测量技术研发。

内陆方面来的是“光学之父”,早年在戴英留学,还在伯明翰昌斯公司当过一阵助理研究员的王老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