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马守应·大别山 (2 / 2)
闪耀中文网www.syzww.com
确实提过张居正之后新法就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但是衰退的速度到底是怎么样?
正常情况下,当然应该是张居正之后慢慢被侵蚀,直到最终什么也不剩。可是现在,刘彻突然对这个推论有点怀疑。按照明朝末年各层官府的崩溃情况、军制崩溃情况、乃至土地兼并情况……难道——是张居正完了之后就直接全废了?
几乎没有什么过程的,近乎立刻的全废?
那,朱翊钧这个皇帝又到底是什么情况?
刘邦扒拉扒拉大汉的一群皇帝,都觉得没几个这样的人物。
明朝,明朝这个皇帝情况……
【而另一个起义军的重要力量,以马守应为首的回革五营则是另一种情况。】
【在高迎祥死后,马守应就联合贺一龙等回革五营剩余几部、张献忠和罗汝才等,被推举为新一任盟主——在此之前,他在起义军中备受信赖,被奉为“谋主”,因为他非常灵活多变,擅长以智诱敌胜敌或者反败为胜,因此,他深受起义军其他人员的信任、很有军事才能、拥有丰富作战经验,在明朝朝廷眼中,他属于是“反复狙诈,怙恶不悛”。】
【早在崇祯八年的时候,马守应率部对上了左良玉,马守应不断诱敌深入、激怒左良玉,最终直接把左良玉团团包围,一度让左良玉彻底陷入绝望、甚至自杀,最终左良玉自杀未遂后,才带着残部狼狈逃走。】
【而在如今,农民起义的形式整体陷入低潮,起义军或是避战隐藏、或是伪作投降、或是真正归降,马守应和他所率领的回革五营却并非如此。】
【马守应带着自己的部众从豫西南地区南下,沿着长江抵达了湖北东部,进入了大别山中——没错,就是大别山,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地方……不过这不是日后的鄂豫皖边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也不是挺进大别山,而是明末回革五营的大别山区斗争。】
“大别山……”朱元璋喃喃道。
大别山这个地方,他当然知道。他的家乡在凤阳,而大别山——距离凤阳虽然不近,但是也并不遥远。
甚至,他后来领兵征战,虽然没有深入到大别山山脉之中,但也经过过大别山。谁让这座山脉就横亘在鄂豫皖的交界处呢?虽然大明这个时候并不叫做鄂豫皖。
不过,后世竟然把这些地方分成了三个省份?
朱元璋不由自主地被这件事情牵动了一部分注意力——省界的划分,一向都有讲究,不同的人讲究不一样,不同的朝廷讲究不一样,那么后世那个朝廷这么划分的讲究又是什么?
分成三个地方,那至少是有一个效果:大别山不能为一地所有,其沟通三省,既能用作特殊的交通渠道,但是也能够让其他省份从此进入……?
还有什么鄂豫皖边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朱元璋的太阳穴跳了又跳,这个地名,总让他有种不太好的感觉。
革命根据地——这名字,一听就和这些民变贼寇有关系,当然,如果不涉及大明,他也不是不能称之为一句农民起义。但总归,肯定脱不了这个大方向。
鄂豫皖边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不用说,就是把鄂豫皖划成一个大区域,这个大区域的这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据地、核心就在这个大别山区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只有这一个地方,那何必专门来一个“鄂豫皖边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只要称之为“革命根据地”就可以了。
所以,只能是这所谓的农民起义拥有的根据地不止一个,所以,才要划分大区域,然后每一个大区域至少有一个根据地——这鄂豫皖只是大区域中的一个,大别山也只是众多革命根据地中的其中一个。